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52篇
  免费   13509篇
  国内免费   18818篇
测绘学   9982篇
大气科学   7116篇
地球物理   9619篇
地质学   34684篇
海洋学   9953篇
天文学   657篇
综合类   4462篇
自然地理   7906篇
  2024年   285篇
  2023年   1223篇
  2022年   3317篇
  2021年   4003篇
  2020年   3218篇
  2019年   3547篇
  2018年   3322篇
  2017年   3170篇
  2016年   3081篇
  2015年   3872篇
  2014年   3661篇
  2013年   4586篇
  2012年   5008篇
  2011年   4972篇
  2010年   4869篇
  2009年   4496篇
  2008年   4563篇
  2007年   4318篇
  2006年   4133篇
  2005年   3448篇
  2004年   2625篇
  2003年   1858篇
  2002年   1833篇
  2001年   1671篇
  2000年   1377篇
  1999年   620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8篇
  1973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对第四纪晚期古季风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对中心钻孔岩芯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的第四纪晚期距今3万余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沉积物磁化率等因子综合表征的高原古季风变化是波动发展的,发生在仙女木期地质环境事件中的季风活动具有强烈暴发的特点,是高原季风发展中的突变事件,而且地表热点效应对其起到了激发作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成果表明,它的变化频谱与激变因子及其运行机制是伴随着青藏高原地质效应的演变而发展的,为研究第四纪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2.
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效应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南岩溶地区面积78万km2,地下水系统包括裸露岩溶水系统和覆盖-埋藏型岩溶水系统两大类。由于降水丰富、地下岩溶发育,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在43万km2调查区内,具有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762.82×108m3/a,岩溶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615.70×108m3/a。近年来,通过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在地下河、表层岩溶水和蓄水构造岩溶水打井开采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但由于西南地区岩溶水开发难度大,区域经济落后,西南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已开采量为98.32×108m3/a,仅占允许开采量的15.97%,剩余地下水潜力资源量517.38×108m3/a。  相似文献   
993.
位场自动反演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季生 《地球学报》2006,27(6):609-612
本文首先叙述了重、磁异常自动反演技术的特点。与传统的定性分析重、磁场分布特征的方法不同,重、磁异常自动反演方法通过反演得到地下场源分布,即地下密度或磁性的分布特征。由于密度体或磁性体与地质体的关系更为直接,因此这种新一代重、磁解释成果及图件将成为人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地质构造的基础材料。文中不但阐述了该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也说明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对燕山褶断带下板城和承德地区中生代三个世代的盆地沉积记录和变形分析,阐述了中生代燕山板内造山的发展过程。这三个中生代盆地从老至新分别是三叠纪至中侏罗世时期的下板城盆地,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的承德—上板城盆地,早白垩世的北台盆地。三个盆地发育的沉积充填序列构成了区域中生代时期的三套构造层。下板城盆地为一倒转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承德—上板城盆地为一不对称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火山—冲积相沉积;北台盆地为宽缓的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火山沉积序列。三个世代盆地之间的变形是不协调的,应分别属于原地复杂变形的不同构造层,较新的盆地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经历了强烈褶皱变形的较老地层之上。划分三套构造层之间的两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分别为160MA前和135MA前,相当于燕山运动A幕和B幕。  相似文献   
995.
西藏泽当蛇绿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泽当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对蛇绿岩中的玄武岩进行了全岩SM-ND同位素分析,得到的等时线年龄为175±20MA,初始ΕND(t)= 7.2,表明泽当蛇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来源于强烈亏损的地幔源区,没有受到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996.
橄榄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分解为钙钛矿和方镁石(后尖晶石相变),这是地幔中最为重要的相变之一,被认为是660KM地震波速间断面的成因。现今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表现在3个方面:①MG_2SI O_4的后尖晶石相变的原位X射线高温高压实验研究;②水、AL_2O_3以及压力标尺对后尖晶石相变的影响效应;③下地幔条件下地幔岩组分中的后尖晶石相变。在对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7.
长白山北坡垂直植被带表土植硅体组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荣  胡克  介冬梅 《地球学报》2006,27(2):169-173
长白山垂直分布的植被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带植被水平地带性的缩影。对其北坡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带土壤中的植硅体进行初次研究,结果发现,该山北坡海拔700m到2630m的土壤中发育了形态和数量丰富的植硅体。不同植被带植硅体组合的含量各不相同,主要特征表现为随海拔升高示冷型的植硅体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示暖型的植硅体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温泉附近土壤中的植硅体则表现出明显的与其上下相邻地点不同的特点。它对中国东北第四纪沉积物中植硅体组合的研究及第四纪古植被和古环境的重建可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岩浆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裂谷盆地阶段有一次强烈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玄武岩—中酸性凝灰岩喷发和大规模基性岩墙群的侵入,玄武岩K-Ar法同位素年龄为241~278Ma,而辉长岩的Sm-Nd法年龄为259Ma。火山活动产生的能量使得塔里木盆地内的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大量生烃并运移,自生伊利石K-Ar年龄测定数据显示哈得4石炭系油藏、塔中4CⅢ油藏油气充注时间为224~275Ma,与上述火成岩的活动时间相当。东河砂岩,一套深埋的优质储层,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二叠纪末油气的注入并导致其后期深埋时只有机械压实而无其他成岩作用的缘故。  相似文献   
999.
重庆金佛山表层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的CO2释放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碱溶液吸收法通过对重庆金佛山林地、裸地表层岩溶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量进行野外监测,研究了影响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壤CO2释放变化规律。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主要随着温度而变化,即气温降低,土壤CO2释放量减少,在昼夜时段,土壤CO2也随温度而变化,但相比温度变化有明显滞后性;降雨对土壤CO2释放有比较复杂的影响,但非简单的线性相关;同时植被也会影响到土壤CO2的释放,总体上,相比裸地而言,林地的土壤CO2的释放量大,但在不同时间段内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气温的关系有较大差异。一天时间段内林地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较裸地灵敏,这是因为林地本身生物量大,对温度反应敏感,温度很小的变化就能引发土壤CO2释放量的大幅度地改变。而在以月为单位观测时间段时,裸地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气温的关系较林地灵敏,这可能是因为植被覆盖减缓气温对土温的影响,对土温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这种不同植被系统下,在不同时段土壤的CO2释放量动态差异在讨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时应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000.
大量文献资料分析表明,平原地区地下水脆弱性主控因素为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土层及其特征,而包气带粘性土层的截污性能及其厚度则又是脆弱性主要的影响因子。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粘性土的截污容量大小可以通过模拟淋滤实验测试得出,有效阻隔足额厚度也可计算得出。根据不同粘性土层的截污容量、有效阻隔厚度等,可以评判土层的污染防护能力,并可据此评价平原区地下水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